电影第一出品和第二出品的区别
2020-06-08 22:32丨
视频动态丨
播放:191
影视艺术是影视融合背景下的影视艺术的结合。然而,就目前影视创作的现状而言,影视并没有真正融合。笔者认为,影视融合的真正形式是传统的电影制作机构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节目机构也参与电影故事片的制作和发行。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级电视台都没有投资制作故事片。据说中央电视台曾经决定每年投资数千万元支持国产电影,但是这个决定的执行情况并不明朗。国家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将中央新闻纪录片制片厂和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移交给中央电视台。然而,这两个电影制片厂并没有成为电视台的电影制作机构,而是演变成电视台的两个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央视通过购买节目来管理它们。国家电影工业管理局下属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频道)被称为CCTV 6,但它不隶属于仅提供广播服务的CCTV。在电影频道建立之初,主要节目是播放各个时期各个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故事片。随着频道运营的成熟和观众的不断需求,电影频道开始制作一些与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节目。1999年,由于电影来源减少,电影频道开始投资制作电视电影(一种为电视台特别制作的电影),在电视上播放。与此同时,电影频道凭借丰厚的广告收入获得巨额利润,并先后参与投资《春天的幻想》、《我的1919》和《从空中走出来》等主题电影故事片。电影频道的运营可以说是影视融合的雏形,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中国影视业的巨头。但是,在现阶段,由于行业法规不完善、行政干预等因素,电影频道不是一个真正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也无权制作电影故事片。适应影视制作分离体制的影视教育体系也呈现出分离状态。北京广播学院曾经隶属于广播电视系统,是中国电视教育中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曾经属于文化系统,是中国电影教育中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自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以来,两个学院已经统一,但在影视教育方面没有交流。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计划设立一个电视部。1996年,它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电视节目制作学生。1998年,电视部的成立被搁置。96级本科电视节目班转到导演部学习,培训方向肯定是纪录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负责纪录片教学的孔杜副教授说:“电影学院导演系增设纪录片专业是适应影视产业整体发展的一项举措。”据笔者了解,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电影的票房直线下降,各国电影制片厂的产量都在萎缩,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已经将目光从原来的电影制片厂转向电视台、一些非政府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广告公司等。电影学院希望建立一个电视部门,建立一个电视教育系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采取的措施。虽然设立电视系的愿望失败了,但在电影学院的导演系,本科生在三年级后被分成三个专业方向。一个是传统的故事片导演,另一个是纪录片导演,第三个是电视节目导演。应该说,电影学院已经认识到影视融合的大趋势,并根据这一大趋势对专业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让我们看看中国电视人的摇篮北京广播学院,它向中国电视业派出了大量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摄像机、节目导演和制片人。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中国,观众有看电视剧的传统。电视剧占全部电视节目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广州学院对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远不及电视新闻、广播、纪录片和栏目节目。原因是,虽然广州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聘电视导演,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所有与电视相关的导演都包括在培训中,没有教师专门研究培训电视剧导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其次,由于只有导演和摄像专业,而没有表演、录音、美术和电影制作等其他电视剧制作专业,学生很难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电视剧制作实践。与此同时,学生也很难在毕业和进入社会后,以团队的形式聚集创作力量,拍摄有影响力的作品。第五代中国电影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是因为这个创作群体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大学的学生。概念易于沟通,创作思路统一,作品批量投放社会。杨扬,与第五代电影导演同代的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广州学院导演专业,79年级。1998年,她因执导电视剧《牵手》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她的名气比第五代电影导演晚了大约14年(第五代的先锋作品《黄土地》诞生于1984年)。2000年1月,在广州大学电视学院影视艺术与技术系成立大会上,校友杨洋感慨万千地说,多年来,他一直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他羡慕电影电视学院的同事,他们经常作为同学一起工作,因此在创作之外消耗的能量少得多。目前的影视教育似乎是一个明智的举措,以组建一个军队团体为培养目标,让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尽快取得成绩,从而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